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小学体育须走出哪些误区
2017-01-09
光明网

  2016年12月,山东省发布新规,明确三年内将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紧随其后,辽宁省大连市明文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连降三年将问责校长。这两份政府文件为加强中小学体育加了把劲儿。

  作为基础教育中久拖不决的薄弱点,校园体育开展得怎么样?体育教学尚存哪些误区?本该承担的育人之责欠缺在哪儿?日前,记者走进中小学校园,展开采访调研。

 技术为中心,割裂运动整体

  在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课程表上一周有三节体育课:一节常规课、一节校本跳绳课和一节密云区统一安排的足球课。该校体育教师刘远开告诉记者:“常规课训练跑步、仰卧起坐这些传统项目,跳绳课是根据本地山区学生协调性弱的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足球课则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他表示,与过去的体育课相比,单调枯燥的体能素质训练在减少,参与性的球类运动在增多。

  “体育课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但多数省区市没有统一课本。教学内容自主性较大,往往取决于老师,年龄大的老师根据经验,新老师教授大学学习的内容。”长沙市雅礼中学体育教师杨伯群这样向记者介绍。

  “目前的体育课多以教授技术为中心,例如双手胸前传球,一堂课下来,既达不到运动强度,也不能提高体质水平,更不要说顽强拼搏和团队精神。”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认为,由于中小学体育要学的内容很多,以单项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并不符合规律。“目前的技术中心论是文化课知识中心论对体育的影响,总是把技术细节从运动整体中割裂,形成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他特别强调,运动是一个结构化、关联性的体系,只有在综合参与中才能实现运动的效果。

担心事故发生,运动难度强度降低

  “我最讨厌做操了,天天听着‘凤凰传奇’‘小苹果’瞎扭。”杨跃(化名)在北京某小学读三年级。杨跃的妈妈李女士对学校体育活动的乏味也深有同感。“听说要推广校园足球了,我们都很高兴,结果上个月学校通知家长去做足球操,就是抱着足球做各种动作,结果还是做操。排练好了还要做展演。”

  刘远开的解释颇显无奈,“个别安全事故发生后,老师都在降低运动难度、强度。最明显的是单杠、支撑跳跃等器械项目减少了,长跑也不敢跑了,运动负荷在降低。”但他忍不住抱怨说,“这是因噎废食,反而会削弱学生应对运动风险的能力。”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是导致校园体育强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据华中师范大学“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研究,有32.9%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或完全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有32.8%的学校体育场馆完全不对外开放,包括对本校的学生也不开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