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东莞中考改革拟增考试科目 综合素质评价成重要依据
2018-01-22
东莞时间网

  作为2018年广东划定的八大中考试点改革城市之一,东莞中考的改革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东莞中考改革究竟怎么考?考什么?何时考?如何录取?日前,市教育局举行中考改革大家谈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改革相关变化情况。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科长罗桂森透露,莞版中考改革的核心是“两制一改”。包含: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招生录取模式。具体表现在九大变化上面。

  目前,《东莞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酝酿阶段,预计今年9月正式实施。现在就读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仍执行原来中考方案。

变化1:考试科目

  新增音乐、美术、理化生实验操作3科目

  根据设想,莞版中考改革实行“全科开考”。简单点说,就是在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共11科原有考试科目上,新增音乐、美术、理化生实验操作共3个科目。

变化2:试卷命题

  5个科目考试由东莞市教育局命题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9个科目采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试卷,由东莞组织实施。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等5个科目考试由市教育局确定考试内容,并由市命题及组织实施。

变化3:考试方式

  新增实践考察等多种考试方式

  各科考试结合学科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现场测试、口试、实践考察、现场实验操作、计算机辅助测试等多种方式。

变化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分为三个学期

  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课程方案》课时要求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地理、生物在八年级下学期开考;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在九年级上学期开考;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开考。

变化5:中考总分

  从780分增加到800分

  中考科目有变,总分也有变化。计分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10科,考试成绩分别按不同的权重比例折算后计入学业考试成绩。物理、化学、生物等3科的考试成绩由笔试成绩及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笔试成绩占9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10%。

变化6:等级科目

  3个科目只评等级不评分数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3科,考试成绩不计入学业考试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等级划分及细化具体办法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确定。

变化7: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依据

  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等级科目结果不计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但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及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主要依据。

变化8:录取标准

  三个评价体系构成录取标准

  从2021年起,东莞中考录取将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等级科目结果、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的综合录取办法。录取时,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等级科目的合格科目数量需达到一定的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在达到基本条件的考生中再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变化9:招生模式

  自主招生增加学校和学生的

双向选择机会

  中考招生模式上,会分为普通招生和自主招生两种。东莞将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自主权,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选拔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

焦点关注

  焦点1:理化生实验操作

  考生随机抽取试题进行实验考试

  现场,很多家长对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怎么考很关注。

  罗桂森介绍,每年将提前在3月份公布当年的实验操作试题,同时公布当年考试所需的实验器材目录。考试安排在每年5月中下旬。考试时,每名考生随机抽取物理、化学、生物其中一科的一套试题进行实验操作考试。

焦点2:综合素质评价

  从五个维度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综合素质评价共有五个维度,分别是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类似于过去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更全面的要求。

  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新入学的初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就会成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7-20
1.jpg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7-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