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朱永新: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05-08
人民教育
作者: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阅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2023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将读书活动定位为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进展、谱写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篇章的重点任务。随着《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的发布,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得到了全国各地各级教育系统的全力支持和系统推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育人成效。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名单,这既是对已有读书行动实践成果的总结检阅,也是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鼓舞激励,为解决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读书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方案。

一、我国青少年学生读书的现状与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崇尚阅读名家经典,对阅览方式、品读深度有着近乎严苛的追求。《三国志》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体现了古人反复钻研、孜孜不倦的啃读精神;《朱子读书法》概括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凝结了过去五千年经验智慧的阅读技巧,直到如今还在被人们学习、传承和践行。正是因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我国才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通过读书投身强国建设、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人才。

  (一)我国青少年学生读书的现状特点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我国青少年阅读行动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2012—2022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统计显示,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从77.0%上升至84.2%、人均图书阅读量从5. 49本上升至11.14本。[1] 青少年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率稳中有升,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极大丰富,获取书籍的渠道也越来越通畅。随着知识生产速度的加快、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型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速,青少年学生读书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安排都在向好发展,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读书的自主意识更强。不同于过去为了满足学校和父母的要求而被动读书,当今青少年具有自主选择读书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并且将读书与自身发展需求联系得更加紧密。

  第二,读书的方式更加融合。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电子书、有声书、广播剧等新型阅读方式已被广泛接受,纸质阅读与新媒介阅读的融合格局逐渐形成。

  第三,读物的种类更加多元。除了文学类、历史类图书以及网络小说、漫画、杂志等娱乐类书籍,青少年学生阅读科普类图书的意愿较强,科普类主题纪录片、电视节目、科普视频也受青少年欢迎。

  第四,读书空间被极大拓展。家庭是当下青少年读书的第一场所,其次才是学校。图书馆和书店是青少年最喜欢的公共读书场所,咖啡馆、快餐店也是学生的热门读书打卡地。在许多地区,人们已经可以享有“处处皆可阅读”的读书空间。

  第五,读书群体正日益壮大。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正成为青少年阅读的重要方式,各级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也在致力于支持学生阅读。家庭、学校和社会达成阅读共识并形成育人合力,使得青少年以及相关群体越来越多地投身读书。

  (二)我国青少年学生读书的实际问题

  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当代青少年学生读书的功利性更强,并且在读书的深刻性、连续性、成长性、支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是读书的功利性较强。“为了读书而读书”成为当代青少年走入书店的主要原因。人们常常出于考试、升学等现实目的,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师要求选择工具书或者经典名著的简写本进行阅读,阅读视野相对狭窄。

  二是读书思考较为浅显。青少年热衷于内容情节而忽视思想脉络与语言特点,较少对书本进行批注、解读,更少评述作品、分享心得或撰写读后感,只读不思考、读后不留痕的浅显阅读导致作品内核难以入脑入心。

  三是读书时间相对零碎。青少年阅读的“碎片化”比较突出,缺少连续完整的读书时间,习惯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阅读作品简介、内容提要、核心结论等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文本资料,经常用泛读、快读代替精读、细读,这会损害阅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四是读书趋向娱乐至上。相较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经典名著,青少年更加青睐休闲杂志、娱乐新闻、幽默笑话等能给予他们轻松体验的阅读内容,乐意购买漫画、有声读物等能够满足多感官体验的读物,将读书视为一种娱乐消遣。

  五是读书缺少专业指导。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数据显示,青少年儿童缺少来自学校、家庭、专业机构等不同主体对于书目选择、阅读方法、阅读方向的科学指导。[2] 青少年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技巧有待提高。

二、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意义与价值

  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读书情况来看,应将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载体,充分发挥其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文明繁荣的意义价值,以此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

  (一)丰富生命体验,历练人世百态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美国作家威尔·施瓦尔贝在《为生命而阅读》中也留下这样一句话:“不会读书的人,只活了一次,会读书的人,活过一千次人生。”人的生命固然有限,而读书却能无限延长生命,让读者在书中游历风光山水、体验人情百味。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读书是丰富生命体验的最好方式。

  通过读书,青少年学生可以走进作者创设的神秘世界,跟随主人公飞天遁地、奇幻冒险,以不同的人物视角观察、参与、思考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身临其境地提高个人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读书,青少年学生能够超越时空限制穿行在历史长河之中、领略各地异域风情,足不出户历练各色人生,极大地拓展生命结构与时间边界。通过读书,青少年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和辉煌成就,将其中的民族品格、文化积淀和信仰力量化作自身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肩负起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

  千世人生书中悟,无书只得一世休。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能够让我国青少年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使他们的生命在阅读中得以拓宽、内心在书香中得以丰盈,驱动他们的教育生活走向幸福与完整。

  (二)加强科技普及,培养创新人才

  人类的智慧深藏在书本之中。书本中既有古今圣贤的生活智慧、处世哲学,又包含着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人类文明。实施方案对加强科技普及以及将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传递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提升青少年文明生活、科学精神、创新创造能力与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知识深度和思维广度,引导青少年运用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在未来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科学家。

  作为全民阅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方案要求定期邀请科学院院士、地方科普馆馆长、科普作家等专业人士开展主题阅读,这将起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教授科学技术的独特优势。书香校园建设也将带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这将为不同学段、各行各业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科普阅读服务,探索出一条有助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行动路径,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三)提升教育质量,支撑强国战略

  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活动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败。通过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各地青少年可以获得普惠性的学习机会。建立相配套的阅读服务体系、共享电子阅读资源等措施,也将弥补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育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教育鸿沟,以阅读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和谐。[3]

  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助于夯实人才自主培养的创新道路,也能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在立足基本国情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施方案设置了“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学科学 爱科学”“典耀中华”等三大阅读主题,引导青少年在阅读中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提供了强大的教育支持系统,不仅可以汇集不同学科的前沿智慧,向青少年讲解国家创新驱动下的重大科学发展问题,还能够支持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强国战略实施提供支撑。

  (四)建设学习型大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国家与民族,都是最热爱阅读、最善于阅读的国家与民族。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全民阅读的先遣和基石,可以助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面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各学段学生,能够通过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校内外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内外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共同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尤其是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为学校教育提供便利,学生将以更加自主性、个性化、兼容式的阅读方式掌握新知、反思实践,行走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之中。

  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还可以强化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他们领略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促进各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在当前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全球化治理相对滞后的形势之下,青少年可以通过读书形成对全球地缘冲突、民族宗教矛盾的审慎且理性的思考,自觉承担起国家赋予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任务,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三、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途径与方法

  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事关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强化这一行动的积极效应,未来应务必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在优化书香校园建设、提升阅读专业指导的同时,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契机,引领形成全民崇尚阅读的社会新风尚。

  (一)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要以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应上升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切实助力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举办这一活动为契机,应联合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加快研制符合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与成长特点的推荐书目和专业规范的中文分级阅读标准,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书目审核和质量把关的首要依据,向青少年学生推荐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且能够启智增慧的优质读物。

  各级政府应注重强化读书行动的道德引导和情感培育功能,结合区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红色经典凝练育人典型案例,适度成立青少年读书行动建设基地,发挥典型案例和行动基地的区域辐射作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计划筹建青少年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凝结从事青少年阅读研究的教育专家以及在阅读指导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家长、作家、学科专家等各方面的专业力量,协助承担青少年阅读指导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

  (二)系统优化书香校园建设工程

  应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带动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共同探索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研制“书香校园”的评价标准和建设标准,既要考查阅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阅读及其指导课程开发水平、读书行动实施效果等基础性指标,也要考查学生阅读素养、学校阅读氛围、阅读成果创新等发展性指标。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读书征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以及在阅读资源整合、阅读课程开发、课外阅读指导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奖励。

  在建设优质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及时从已有典型案例中挖掘阅读理论、读书经验和办学样板,打破过去以语文课程为唯一载体的阅读教育模式,促成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将营造书香校园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进行优化,将学校课程与暑期研学、文体实践、社区服务等社会课程进行整合,拓展青少年阅读的路径与场景,增强青少年读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三)综合提升阅读专业指导水平

  针对当前功利性阅读观念依然占据上风、普惠性阅读资源的质量有待提升、家校阅读环境的支持力度不足等现实问题,应发挥提供青少年阅读专业指导的作用,从政策研制、资源整合、队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促使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应实施“领读者行动计划”,培养阅读推广人,出台青少年阅读专业指导的行动纲领,提出可以在经费支持、资源配置、人员投入等方面给予保障的一揽子政策,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稳步推进。

  地方相关部门应制定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将这一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教育目标、分解培养任务、压实主体责任,服务基层阅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各类学校需要整合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中心的现有阅读指导资源,在广大教师、专家学者、“五老”队伍、学生父母中招募阅读专业指导师,通过社会讲座、学术研讨、课堂观摩等形式向学生讲解阅读的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各类媒体平台应做好指导宣传工作,依托已有的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等开放式网络社区,打造以“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为主题的在线阅读指导,鼓励全社会为青少年阅读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契机

  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新样态。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化阅读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适应性、稳定性等优势,为青少年读书行动赋能增效。[4]

  首先应加快建设数字化阅读平台,为读者建立个性化的“阅读档案”、提供“精准画像”,从年龄、喜好、需求等角度向青少年推送符合身心发展规律并满足现实需要的阅读资源。各级各地图书馆在增加电子阅读资源经费投入的同时,可以引进VR阅读机和数字阅读舱,丰富青少年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其次,建立青少年专属的虚拟读书社区。以数据挖掘方式诊断学生心智水平和阅读偏好,配备可以提供即时反馈和阅读专业指导的专属管家,创造可让青少年信息互通、知识互助、思想互动的交互空间。此外,还要加强对数字化阅读的法治保障。既要保障数字阅读的机会公平,为贫困家庭提供网络阅读流量补贴和图书资料免流量服务,加强对数字阅读产品的甄别和监管;还要规范数字图书市场,加大对数字读书活动的实时监测以及对违规阅读平台的整顿治理。

  (五)引领爱读善读的社会新风尚

  书香校园建设与书香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书香充盈的社会沃土。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应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促进中小学校与图书馆、科技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单位及阅读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必要地向民营演艺机构、民办博物馆等民间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拓展读书行动的覆盖面,保障弱势群体的阅读权益。

  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作为阅读节的特色项目,联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机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交流。各行各业的阅读榜样也应得到表彰与宣传,可以采用公益宣传片、人物专访、颁奖典礼等形式向全社会展示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文学创作者等各行业优秀人才的阅读成长历程,以身边榜样激励青少年理解阅读、投身阅读,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走深走实。

注释

[1]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3):103.

  [2] 章红雨,尹琨,李美霖. 2023年青少年及儿童图书阅读调研八大结论出炉[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1-10(004).

  [3] 朱永新. 从阅读公平走向社会公平[J]. 中国出版,2021(03):11-14.

  [4] 朱永新,杨帆. 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逻辑、应用场景与治理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23(01):1-7+24.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时代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AHA230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朱永新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杨帆(通讯作者)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8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